申請商標因含地名被駁回,英文/拼音都不行

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的交錢申請,等待幾個月的審核,商標居然被駁回?確實辛辛苦苦起的名字被駁回了,容易讓人心底一涼,甚至開始懷疑人生......
其實,如今商標申請量很大,商標被駁回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,商標局的數據,幾乎有一般商標被駁回了!而駁回的原因,大多數在于商標名稱的不恰當,或因為你沒有注意一些地方,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商標注冊的坑,相當于白白交了學費。
我們知道的商標駁回原因有近似、易產生不良影響、缺乏顯著性等,但是你知道還有因為“商標含地名”被駁回的嗎?近日就有兩個商標因為含有不符合規定的地名被駁回!而且是“英文和漢語拼音表示的地名”......
案例一,商標含有外國國名被駁回
杭州某餐飲有限公司在43類申請的第22094878號“HOMETHAI”商標被商標局駁回,復審再被原商評委駁回,理由是“HOMETHAI”商標構成《商標法》第十條第一款第(二)項所指的情形。申請人不服該決定,將原商評委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,近日法院審理了此案。
原告訴稱:“HOMETHAI”商標(下稱訴爭商標)為原告獨創設計而成,被賦予了獨特的內涵,具有與外國國名不同的含義,使用在指定服務上不會導致相關公眾對服務產地產生誤認。請求法院撤銷被訴決定,并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。
《商標法》第十條第一款第(二)項規定:同外國的國家名稱、國旗、國徽、軍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,但經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。
法院審理認為:訴爭商標“HOMETHAI”中的“THAI”,可以譯為“泰國人;泰語;泰國的;泰國人的;泰語的”,與“泰國”國家名稱相近似,而“HOME”為常見英文詞匯,可譯為“家;家庭;發源地;故鄉”等,與“THAI”的結合使用并未形成區別于“THAI”的新含義及其他顯著特征,因此,訴爭商標的注冊已構成第十條第一款第(二)項所指的情形。
最終,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。
案例二,含有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地名被駁回!
上海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第25777728號“SHANGHAI WATSON”商標(下稱訴爭商標)被駁回,復審再遭駁回,理由是:訴爭商標包含的文字“Shanghai”為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,屬于《商標法》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。
原告訴稱:訴爭商標為純文字商標,構成要素為“Shanghai Watson”,被告未進行整體確認,系事實認定錯誤;訴爭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使用,具有顯著性,能夠區分商品和服務來源,具有可注冊性。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被訴決定,并判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。
《商標法》第十條第二款規定,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,不得作為商標。但是,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、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;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。
法院審理認為:訴爭商標為文字商標“Shanghai Watson”,其中“Shanghai”為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。訴爭商標整體含義尚難以區別于行政區劃,構成《商標法》第十條第二款的情形。
最終,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。
其實,不管是漢字地名,還是英文或者拼音地名,只要指代了《商標法》中對頂不允許作為商標使用的情形,就會不被允許注冊!
而且以上這種商標含有地名的錯誤,其實真的不該犯!因為這屬于《商標法》第十條明令禁止性條款!當然,以上商標被駁回,也代表著不能再有使用相關商標的行為,不然就屬于違規了!
閱讀排行
- 1跨境賣家注意:依托香港商標打造國際品牌的進階攻略
- 2不只是開店:為何頂尖亞馬遜賣家都選擇用美國公司運營?
- 3跨境電商業主必讀:美國公司報稅中的國際稅務陷阱與優化方案
- 4解鎖德國市場:非歐盟居民如何成功注冊公司并獲取法人簽證?
- 5從中國到美國:如何利用L1簽證架構搭建您的“跨國商業橋梁”
- 6超越BVI與開曼?塞舌爾公司的現代優勢與性價比之選
- 7跨境電商必備:美國公司+EIN申請+銀行開戶全鏈路攻略
- 8BVI vs 開曼 vs 香港:三大熱門離岸注冊地終極對決(附選擇指南)
- 9非傳統專業的挑戰與機遇:文科、商科與藝術類專業如何成功申請H1B
- 10出海品牌必讀:美國商標注冊中不容忽視的5個“隱形陷阱”
注冊導讀
-
低成本申請美國專利的5種策略:如何用臨時專利降低初期投入 跨境電商必看:汽配產品如何憑DOT認證快速入駐亞馬遜? MSB牌照的"隱藏福利":除了合規,還能為企業帶來這些資源傾斜 DOT 認證獲證后必知:標簽張貼規范、海關查驗要點,避免貨物在美國被扣?
-
跨境電商業主必讀:美國公司報稅中的國際稅務陷阱與優化方案 初次應對美國公司年檢?這份攻略助你輕松上手 美國 ITIN 稅號申請后的維護與更新:保持稅號有效性的關鍵要點 ITIN 稅號續期與失效恢復:維護合規稅務身份的操作流程
-
跨境賣家注意:依托香港商標打造國際品牌的進階攻略 出海品牌必讀:美國商標注冊中不容忽視的5個“隱形陷阱” 低成本,高價值:為何香港商標是中小企業布局全球的“最佳首站”? 布局美國商標:讓品牌在北美市場擁有 “法律護身符”?



